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的,最早出現在南朝的《續齊諧記》和《荊楚歲時記》。據說,屈原投江后,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打撈,一直航行了很遠卻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。那時,恰逢雨天,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湖面上爭相打撈屈原的尸體。于是便發展形成了劃龍舟。百姓們沒有打撈到屈原的尸體,又怕江河里的魚蝦吃掉他的身體,就紛紛回家拿米團投入江中,以免魚蝦咬食屈原的身體。這便形成了吃粽子的習俗。
賽龍舟,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,大家在江面上爭相比賽劃龍舟。
吃粽子,是端午節的又一習俗,粽子又稱角黍和筒粽。是端午節必吃的一種食物。
喝雄黃酒,記得白蛇的故事么,就是端午節喝了雄黃酒嚇死許仙,端午節喝雄黃酒就是為了祛除一下邪祟的意思。
掛艾草,艾草和菖蒲,很多地方都會在端午節這天掛于門庭,意為祛除有害蟲子等,圖個平安。
少數地方端午節還有相親的習俗,就是劃龍舟的活動里,小伙看上姑娘,就要去送香囊,或者去女朋友家定親,二刀肉配白酒哦。
徽大姐集團
祝愿大家:端午安康、幸福美滿